央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 11月4日,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委经济支社、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参政议政部、河北省直科学经济支社、河北省廊坊市委员会参政议政部及北京市西城区委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主题研讨会,对京津冀营商环境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研讨方式,多位国内营商环境领域专家,以及百余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九三学社社员参会。
2022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地实施8周年。8年来,三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据统计,京津冀地区进出口值从2014年的3.74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4.44万亿元,增长18.7%。2022年上半年,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万亿元,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19352.2亿元、7620.6亿元和19823.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0.7%、0.4%和3.4%;与一季度相比,北京和河北分别回落4.1个和1.8个百分点,天津加快0.3个百分点。
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委经济支社主委唐蜜、天津市滨海区委副主委邱炜、河北省直科学经济支社主委杨晶及河北省廊坊市委副主委廖瑾分别致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中共中央全面布局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战略,指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地位。8年来,京津冀三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联动日益增强,区域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创新发展深化拓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其中营商环境的协同是关键和重点,本次京津冀九三学社联合主办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澄博士作主题为《营商环境的改革实践——以某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为例》的讲座。刘澄用“准、益、实、放、管、服”几个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从认识不够、手段不多、措施不力解读了营商环境现状,从方法、方案、目标、步骤等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营商环境改革。
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委经济支社社员,中科营商环境大数据研究院创始人、执行院长姜力元分析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的困境与解决思路。姜力元表示,区域壁垒、科研实力布局单核集中、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不足、技术错位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的先进经验,在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城市吸引力、加快打造高标准新区、提高产业承载力等方面全方位推动京津冀一体化。
研讨会上,《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蓝皮书2022》主要撰稿人张开石,详细介绍2022版蓝皮书的核心内容。据介绍,该版蓝皮书结合世界银行标准和我国国标体系,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和评价方法,提升指标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各地营商环境变化的趋势,有助于地方政府客观认知自身营商环境的真实状况,促进我国良性营商环境的生态建设。
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经济支社副主委任兵,介绍《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该书由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委经济支社编著,从京津冀营商环境的主要方面着手分析,从不同视角对其影响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九三学社北京西城区委专职副主委安宇表示,此次研讨会由京津冀三地支社共同举办意义重大,不仅为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有助于在改革实践中提出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